有互聯網+想法的人來到贏科,經常說我們有想法,我們來聊聊需求吧,帶著一個故事開始我們的需求之旅。很多的企業在轉型互聯網的時候認為一個APP,建一個網站,找一個牛逼的團隊就是在做互聯網,這其實是最基礎的一步,如果想做好,找到最準確的需求,找到精準有效的流量,并讓用戶有足夠的粘性,這便是精髓所在。所以在具體聊天的過程中,我最關注的除了客戶的夢想以外,也很關注深層次的用戶需求提煉,完成層層篩選,按照需求比例分出需求順序和用戶層次,同時去偽存真。
一、痛點是發現需求的第一步
需求分析是一個說爛了的能力,做產品的,做運營的,做市場的都可以聊聊需求,但是因為不同的人對需求分析理解混亂,容易把用戶的痛點,用戶的需求,用戶的想法,用戶的問題,用戶的假設混為一談,所以如果產品人員對需求分析沒有做好功課,會導致做出來的產品并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。
痛點并不等于需求,痛點約等于或者大于需求,痛點是否變成需求,取決于我們是否有能力來解決這個痛點。
好,回到需求最原始的概念:特定的人,特定的情況下,特定的問題,要求被解決。
好,我們再來看下需求的等級:剛性需求還是非剛性需求
好,我們再來看下需求采集的方式:客戶拜訪,走訪用戶,高層訪談,調查問卷,專題調研,內部交流...
面對一堆需求,需要找到其共性,有了共性才能更容易找到痛點,找到了痛點再分析出需求,這是必經的步驟。
二、我們一起來定義用戶畫像
如何定義我們的用戶畫像。簡言之就是用戶信息標簽化。
一個標簽通常是高度精煉的特征標識,如年齡標簽,地域標簽,職位標簽,偏好標簽等,這種標簽有利于我們快速提取、聚合分析。另外標簽還具備一定的權重,讓我們清楚用戶的需求度或者叫可信度或者叫行為概率。所以用戶畫像可以用最簡潔的方式描述出用戶信息。
構建用戶畫像是為了還原用戶信息,還原用戶場景,有了用戶畫像,下一步便是分析用戶數據,包括動態信息數據和靜態信息數據。動態主要是指行為,而靜態主要是用戶的各種屬性。還原到系統中可以這么分析:
動態:行為類型(如瀏覽,購買,點贊,分享,搜索,發表等),接觸點(網址,頁面,關鍵詞,按鈕等)。動態數據是作為產品運營分析最重要的來源,可以根據用戶行為構建數據模型,為后期優化做參考。
靜態:用戶基本信息,各種規則的設置和玩法等。
因此文只涉及到用戶畫像部分,所以行為模型部分就不做深入分析了。
三、老板你想做的,我并不一定建議你全部達成
懷揣夢想的企業家們經常滔滔不絕的講述他的思路和想法,很大程度上是BCD的邏輯,因為視角的不同會導致UCD不能很好的體現,一個好的產品一定要充分的站在用戶的角度上,用戶對產品是最客觀也是最無情的,只有好的產品才能打動用戶,才能讓這個產品真正活起來,有了用戶畫像,有了用戶場景,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合理的需求。
對,您的想法也許部分是偽需求。
判定這個需求是否成立,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靠的是經驗,可我們需要理由告訴客戶為什么這個是偽需求,真正的需求是哪些。
請問:該用戶是否為目標用戶?這個需求是否和您設想的定位規劃一致?您的這個需求可能實現么?
如果為了滿足一小部分群體犧牲了產品的核心服務,破壞了用戶體驗,您還堅持么?如果這個需求需要很大的開發資源或者運營能力,并不能給您帶來相對應的收益,您還堅持么?
好吧,我們一起找到靠譜的需求!
四、需求池的管理是產品規劃的基礎
這些靠譜的需求納入到需求池以后,我們要找到這些需求的價值所在,需求的廣度,拼讀,強度,并為此找到共性,設置需求的優先級,找到一個合理的方案解決痛點,為產品進行有效規劃,需求池的不斷擴充也會引起產品迭代的重要原因。
產品規劃是很重要的,很多人并沒有真正意識到。
我會告訴您為何要分一期二期,為何一期的內容包括了這些功能,一期里有很多心思是考慮到未來的擴展性,是因為有這個藍圖在我們產品經理的腦子里。好的產品的上市不是一定要等到讓人尖叫才能出現,一期往往解決的是核心用戶最關心的核心功能,解決了痛點,并適當撓撓癢給點甜頭,用戶會離不開你的,后面用戶會發現你的變化,會發現你新增的功能,會發現你花了很多的心思用在留在他們。
五、用心挖掘用戶需求
每個產品都有其生命周期,如同人一樣,生老病死,自然常態,產品管理很重要的是要盡量延長生命的長度,在現在越來越講究UED的今天,好的用戶體驗便是挖掘到了用戶的需求,贏科目前已創立了UED體系,目的就是想做好產品,優化產品,幫您留住您的用戶。
下篇分享贏科UED體系,敬請期待。
蘇公網安備 32021402000219號